中国传统节日作文(合集15篇)

更新时间:2024-08-14 09:05:15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(合集15篇)

在学习、工作乃至生活中,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,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,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。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,你确定会写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作文,欢迎大家分享。
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1

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:有表示孝顺的拗九节、团圆的中秋节、还有表示新年新希望的春节。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是春节,每当春节来临,可以穿新衣服,拿许许多多的压岁钱,还可以吃喝玩乐。

关于过年,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古时候,有叫“年”的兽,它非常凶猛、残暴,经常吃人,残害生灵。在一个腊月三十晚上,凶猛的“年”来到一个穷困的村庄,看见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,正想冲过去吃两个牧童。正在这时“年”听到啪啪的鞭声,吓得惊心肉跳,狼狈地逃走了。可是,它饿得慌,于是又窜到另一个村庄,它又看见一个人在晒衣服,正想冲过去吃那个人。那人穿着一件大红衣裳,眼睛被红色刺得眼花缭乱。夹着尾巴溜了。人们这下明白了“年”有怕响,怕光,怕红的弱点,就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,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。

过年时,母亲都要做一桌子的菜。但有一些菜必不可少,有代表团圆喜庆的饺子,有代表一年比一年高的年糕,有代表年年有余的鱼……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吃。吃过晚饭,来到公园放鞭炮、烟花,玩得不亦乐乎,然后,回家看春节联欢晚会。看完联欢晚会,给长辈拜年收红包,这才是最高潮的部分。

中国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,它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,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。
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2

昨天是元宵节,虽然过去了,却万分不舍,又回味无穷。故作此篇,纪念昨日元宵的美景,并抒发感慨之情。

——题记

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”宋代词人秦观面对元宵佳节,在《生查子》中这样写道。亦唯有元宵佳节,才会有如此佳句。平日中古代礼仪是非常多的,一年中的热情在今日便会释放,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诗句,这也真可称为“中国的情人节”。而今日的元宵佳节有戏剧性的与西方的情人节相逢,是一乐趣。

元宵节刚至时,是从睡梦中便迎来了。当第一缕阳光从窗外射入屋中,我睁开双眼,觉得这是不寻常的一天,总算是清醒了,想到今日便是元宵节,心中万分欢喜。

洗完脸,只听妈妈喊道:“吃元宵了。”我迫不及待地冲出去,进入厨房,端起那热气腾腾的元宵,十分欢喜。这元宵是那样白,那样糯,进入口中的香甜,更是喜悦,无法用任何语言所能来表述。

吃过元宵,便出门去,哪个脸上不是洋溢着欢乐呢?虽然自此我也未晓得为何要过元宵节,吃着节日特有的元宵。去书上查元宵节的由来,又有颇多说法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这是富有美好愿望的。那团团圆圆正是美好的寓意,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元宵,其乐融融,谁又能不欢快呢?

过元宵节,只有晚上才是这个节日的盛事。且出门去看,家家灯火通明,人们都出来了,烟火占据了天空,是那样的绚丽多彩。人们热热闹闹地走在街上,此时似乎无人觉得是夜晚,是如白天又更甚于白天的明亮,而欢乐也随处可见。再抬头去赏那月光,是那样的明亮,那样圆满,这大概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所代代期望的家人团圆。

元宵节已过,只留下对它的回忆,但却抒发不少感慨。并留下无数期待……
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
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每次过年我总是会背这首诗,因为又快过年了。每到这一天,我就会特别高兴,因为可以收红包、吃团圆饭、放烟花。

到了晚上爆竹声一片响,奶奶给我准备了一大箱烟花。我手上拿了个加特林烟花,有八百八十八发子弹,一分钟之内全部可以打完,这是仙女棒的改版。

春节还有个来历。古代有个叫年的怪兽,每到春节就出现在大街上吃人,这时候来了个老人家,他告诉大街上的人说:“我知道把年赶走的方法,只要在门口贴红纸,在大街上放烟花,穿上新衣服,就可以把年吓走了。”人们按照老人说的方法做,结果真的把年赶走了。从此春节的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。

过春节还有吃团圆饭的说法。到了吃团圆饭的日子,我们家的餐桌上会出现红烧肉、小鸡炖蘑菇、一品豆腐、红烧桂鱼等等。吃完团圆饭,长辈们会给小孩发红包,这时我最激动的时刻了。

关于红包也有个传说,古代有个叫祟的妖怪,每到过年就到人家家里去摸小孩子的头,小孩子就会发烧变傻子。之后有一家人想了一个办法,晚上拿八个铜钱给小孩子玩,小孩子玩累了,躺到床上去睡觉,父母就把八个铜钱装到一个红色袋子里,放到孩子枕头下面。晚上祟又来到了小孩子床前,当他要伸手去摸小孩子的头,忽然床上有一道金光,祟被吓跑了。原来八个铜币是八位神仙。祟和随同音,从此压祟变成了压岁。

啊!我太喜欢春节了,背后不仅有神奇的传说,还有有趣的习俗,还能让家人团圆,真是太有意义了!
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4

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,扫墓俗称上坟,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在清明节扫墓。按照旧的习俗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吃掉酒食回家。直到今天,清明节祭拜祖先,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。

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而有趣的,人们会举行马球比赛、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。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,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,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,以锻炼身体。因此,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,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,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。

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丫枝为架,再拴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小朋友们所喜爱。

踏青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三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

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5

一提到传统节日,我最先想起的就是元宵节,正月十五闹元宵,去年的元宵节非常的热闹。

那晚,我和爸爸妈妈去逛灯会。一下车,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。在远处的一个大舞台上正在表演节目。这我怎么能错过﹗我拉起父母的手,飞奔过去……过了许久,我才从刚才看表演的喜悦中回过神来,看看四周,啊﹗有猜灯谜大会,我挣脱了父母的手,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那。哎呀,还要排队报名参加,等啊等啊,我都快睡着了﹗终于轮到我了,谁知工作人员说十岁以下儿童需父母陪伴 ……此处隐藏3255个字……一个名字叫“老人节”,我要跟妈妈一起为外公外婆准备礼物。

还有腊八节喝腊八粥,除夕夜守岁收压岁钱看春晚放鞭炮,每当放鞭炮的时候,也是小朋友们最兴奋的时候,鞭炮红彤彤的一串,像红红的辣椒,点燃头上的导火索,就噼里啪啦震天响。小朋友,你敢不敢拿着这串燃烧的“辣椒”呢?哈哈,我可不敢。烟花有的像太阳,有的像笑脸,还有的像轻盈的羽毛,红的、绿的、黄的、银的……五彩斑斓、五光十色,把天空装扮的格外迷人!

这么多传统节日,就像大海的贝壳,多得数一数不清,我太喜欢了,我喜欢当中国娃娃!
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12

七月,暑假开始了!酷热的阳光照着我们,照进心田,让心也温暖起来。这酷热的阳光引来了牛郎织女,七夕节就要来到了!

七夕节,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,一年只能相会一次,也只有一个七夕节。在七夕节的夜晚,许多人们在织衣服,来庆祝这美好的七夕节。农村的人们也攀上高梯,许下自己的愿望。一切都非常美好。就在这时,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小鸟排成一队,组成了一座桥:鹊桥。我又看见了牛郎与织女在鹊桥的两岸。他们的眼神充满幸福,他们的脸,充满渴望,期盼。渐渐地,两人走上鹊桥,在桥的中央相会。鸟儿叽叽的叫着,好像在祝福牛郎织女,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,好像想推迟黎明的到来。牛郎织女仿佛插上了翅膀,在天空中相爱,让人陶醉,让人沉浸在充满阳光,鲜花与爱的家园里。

可惜,谁都阻挡不住清晨的到来。在离开的那一刻,牛郎紧紧地拉住织女的手,想留住这美好的一切,可这是没办法的。感人的一刻就要到来了,鸟儿仿佛非常珍惜这一切,知了仿佛在哭,连老天爷也流下了感动,大家多想挽回这一切啊!最让人激动的是,牛郎织女都不肯放手,宁愿牵手一起消失。

我也从这美好的梦中醒来,只望见繁星在空中闪烁。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织女,期盼七夕节再一次到来,下次,我一定要在梦中留住牛郎与织女,让他们永不分开,幸福的过着生活,我更希望他们能下凡,与我一同生活。虽然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着这样的梦想。
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13

每到清明,我们家就会聚在一起包青稞,一起烧大餐,一家人其乐融融,欢乐不已。

“小乐,火太小了,再添点柴,烧旺点,马上就要少好菜了!”外公边和我说,边站在灶边铲一铲菜,放一点老酒。

“知道了啊!”我大喊道,说着,还夹起一条长长的木棍,塞进了火灶里,用风扇扇了扇火,添了一些稻草。于是火膛里的火就呼呼地烧着了。

此时外婆在一旁切菜,她手里正握着一颗生菜,拿着大刀“咚咚咚”地把生菜切成了几个小段,又拿出了大蒜,用刀的侧面拍了几下,大蒜皮就自动脱落了。然后,外婆把它剁碎,这就成了蒜泥。

与此同时,老妈在煤气灶前也没有闲着。她又是拿油,又是拿鸡,锅里的油滋滋地冒着,妈妈再把一砧板的鸡肉都倒了进去,发出滋啦滋啦的响声。舅妈也不甘示弱,在另一个灶上拿起生菜、蒜泥往油锅里放,再放盐、酱油炒一下,就可以出锅了。整个厨房洋溢着幸福的交响乐。

当清明大餐结束后,就到了每年清明的传统项目:做清明团子。外公先把未熟的青团放在石臼里,抡起木柄石锤,用力向清团砸去,石头在轻柔的青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。一直锤了一百多下,才完成了这项工作,而外公早已是大汗淋漓,脱得只剩下单衣。然后再由外婆把青团蒸起来。蒸好之后,便把团子揉至光滑,搓成长条,切成几个小团。老妈和舅妈则负责做最后的成品:把豆沙包进去,压成年年有余的图案。

而我,则是来捣乱的,把青团当成橡皮泥来玩。一会儿,我包了一个没有馅儿的青团,一会儿我做了一个只有指甲盖大小的小团子,一会儿包了一个辣味的双面图案的青团儿。而外公外婆也不生气,因为这些青团都是我吃的!

清明节,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节日,除了祭祀祖先,而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。
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14

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了!我们家进行了大扫除,还去了爷爷奶奶家过春节。

今晚,千家万户热闹极了。烟花一个接着一个,好像也在欢度春节。我们也不例外,大家都聚集在爷爷奶奶家。我和妹妹举起酒杯,对大家说:“祝愿大家: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,狗年幸福,新年快乐!”说完,大家干了一杯,连平常不喝酒的奶奶也喝了一杯呢!

最兴奋,开心的算是大家的表演啦!妹妹跳了一支舞蹈,又说了一首童谣笑话,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。我学着赵本山的声音和爸爸妈妈讲了一段相声,虽然我学得不怎么像,但把大家逗得肚子都笑痛了。其他的人唱着流行歌曲……所为欢声笑语,不亦乐乎!

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写的《元日》那一首诗,虽然这儿没比农村热闹,但还是有趣吧!

元宵节

如果你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节日,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元宵节。去年的元宵节,我记忆犹新。

那一天我是在外婆家过的,我十分得快乐。我们一家子聚集在一起做汤圆。妈妈做的汤圆特别好。汤圆又白又圆,看起来使人垂涎欲滴。汤圆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?妈妈告诉我,原来它长得圆圆的,又有汤,所以叫汤圆。

现在,我们可以开始吃汤圆了,我最喜欢吃豆沙馅的汤圆,吃起来甜甜的,粘粘的味道好极了。我一吃就吃了十几个。汤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,团团圆圆的。这一天有意思吧!吃完饭,我们就回家去了。在家里的路上,我看见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,提着一只只各式各样的小灯笼,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游街,小灯笼的灯光将大地照的亮极了,将大街照得光芒四射。

虽然元宵节过去了,但那美好的回忆仍久久荡漾在我心中。

中国传统节日作文15

最盼望中秋看月亮,最盼望中秋吃月饼,最盼望中秋和一家人团团圆圆。小时候的中秋节我已经记不清了,而去年的中秋却让我难忘。

难忘我和妈妈一起做月饼。做月饼的步骤特别多,首先要和面发面,接着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馅儿,有蛋黄馅儿、豆沙馅儿还有玫瑰馅儿。等到面发好了,就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,将剂子搓圆、压扁、卷起、再压扁,然后才把馅儿团包进去,再用模具压出花样,刷上蛋黄液,放进烤箱。不一会儿香气扑鼻的月饼出炉了。

难忘我们一家坐在月下赏月色。瞧瞧我们多惬意。桌上摆着新鲜的月饼,甜甜的桂花粥,还有咬一口就让人难忘的桂花糕。一阵阵飘过来的桂花香,一轮载着月桂树的明月高高挂在空中。我望着圆月不禁想起了“嫦娥奔月”“吴刚伐桂”,想起了“玉兔捣药”,想起了那一个个饱含着情意的中秋故事。苏轼思念七年没见的弟弟也是在这样的中秋之夜,也是看到了这样的月色吗?

我接过妈妈递过来的月饼,咬一口,甜滋滋的。抬头看着那轮明月,月亮真的好圆呀,似乎真的可以看到嫦娥在舞蹈的婀娜身姿。月亮真的好亮呀,月光映得周围亮乎乎的,月光像水一样洒下大地,房屋呀,树呀,人呀……似乎都被镀上了一层银光。

那晚爸爸还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过中秋的往事。虽然没有美味的月饼吃,但可以和院子的伙伴在月色下玩捉迷藏。哎呀,这不正是我想要的节日吗?不过妈妈说中秋节最最重要的还是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啦。

皓月当空照,中秋寄相思。我不禁想起了曾经读过的那些有关月的古诗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希望天下人都能够与自己的亲人团团圆圆,共赏明月吧。

《中国传统节日作文(合集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